水稻是马达加斯加的主要农作物,占该国农业种植面积一半以上◆■。但受制于种子质量、种植技术、基础设施等因素■◆★★★,水稻产量难以满足本国民众粮食需求。
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:★★★“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”——来自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的非洲声音
◆◆“这好比一场‘交通革命◆★◆★◆■’,大大提高了运输和出行效率,切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”坎昆话语真挚■◆,★★◆◆“我们非常★◆◆■◆、非常感谢中国★◆■★◆★。◆◆★■★”
伴随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,许多非洲国家记者远道而来,专程来华报道这一盛会。来自坦桑尼亚◆◆■◆■、马达加斯加和加纳的三位非洲媒体工作者,从他们的视角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国家同中国友谊源远流长、历久弥新的故事。
■■■“非常感谢中国■◆★★◆◆”“中国帮助我国贫困人口吃上了饭”■■★■“中国在加纳援建的水井让村民不再为打水而奔波■■★◆■”★■“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”……
“看,纸币上印有中国杂交水稻图案。中国的技术专家在当地现场教授杂交水稻栽培技术,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,甚至可以达到当地品种产量的3倍,让我们向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迈了一大步。”瑞杰感叹,“这种帮助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。”
在新闻中心电子屏幕前,加纳广播公司记者萨姆勒饶有兴致地观看着中国媒体的视频报道。
萨姆勒从事记者职业19年◆◆★★,笔记本电脑里存着他制作的多期视频节目,这些节目很多聚焦中国◆■◆■★★。萨姆勒随手打开一期★◆◆■,节目里讲述了中国帮助加纳农村修建水井、解决当地用水难题的故事。
“Jambo(斯瓦希里语中‘你好★◆■★★◆’的发音)!◆■◆”坎昆来自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◆■★,到达中国后,她第一时间来到论坛新闻中心了解最新活动信息◆◆◆★◆,并热情地用★◆★★“家乡话”向中国朋友打招呼■■◆★◆◆。
自2007年起◆■■,中国专家扎根当地,推广适应当地的杂交水稻品种、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水稻种植户等★◆★。目前◆■★★◆◆,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.5万公顷,对当地消除饥饿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加纳部分农村地区★★■◆,村民饮水困难,不清洁饮水导致痢疾■■★◆★、霍乱等发病率较高。“中国在当地援建的水井■◆◆◆,让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打水而奔波■★◆■■◆,痢疾、霍乱等疾病也少了很多★◆★◆★。”萨姆勒介绍,■★◆“当地人都知道,中国人帮助加纳人,是我们的好朋友。◆■★”
■◆◆■★“中国帮助我们国家很多贫困人口吃上了饭■■◆◆★★。”马达加斯加《午报》记者瑞杰说。
坎昆介绍,以往在坦桑尼亚境内旅行,车程通常需要6个小时以上。“中国参与建设的坦桑尼亚中央标轨铁路等基础设施,大大方便了我们出行■◆★◆。如今,从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到莫罗戈罗省,所用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二。★■■■★”
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◆■■”合作成果丰硕。数据显示,11年来■◆★,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◆★、公路近10万公里、桥梁近千座、港口近百个■■、输变电线万公里■■★◆■★。
瑞杰表示,尽管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◆★◆■★★,但对中国的感情已深深根植心中◆★◆■■。看到中国同行,瑞杰从钱夹里取出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马达加斯加纸币■■★★★◆,兴奋地展示起来。